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暑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此阶段的气候特征是高温酷热。
  
  故这时候的养生宗旨是补脾健胃,饮食要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常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就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说法。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
  
  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绿豆汤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健身
  
  1、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尽量不外出,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动。
  
  2、预防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3、运动量不宜大。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4、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暑气,保护好心神,让心静下来,确保精神饱满。
  
  节气 ? 养生
  
  1、大暑?气脏
  
  暑这个字,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最为准确:
  
  暑者,煮也。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所以,要“端居”——心静抗百怪也。
  
  2、药食同粥
  
  大暑气候炎热,可以用粥来滋补身体。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粥是在相对温度较低、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熬出来的,可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和维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矿物质能够溶于汤中,使粥更具营养价值。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秦友们安度盛夏。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淮山药、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大暑炎热,身体代谢旺盛,最适宜排热毒。平素阴虚、湿热、痰湿的人往往发热心烦,口渴起痘。这时候要多食苦味,苦瓜、苦菜、莴笋、油麦菜等。如果没有食欲,多以醋佐餐,能生津、开胃、行气,醋泡生姜、醋泡黑豆、白醋浸时蔬等等。
  
  3、补充水分
  
  夏天户外运动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一般人一天需要2000-2500ml(至少四瓶500ml矿泉水哦),夏天户外运动汗水流失比较多所以需要补充2500-3000ml水分,夏天进行户外运动要准备足够的饮水,最好是淡盐水。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