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批准发布《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两项团体标准,这是我国饲料和养殖业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国情大力推进节本降耗和源头减排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团体标准聚焦降低配合饲料蛋白含量,倡导高效低蛋白日粮体系应用,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在我国饲料行业内有里程碑式意义,并将对绿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公告显示,这两项团体标准自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
我国工业饲料以及肉、蛋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饲料资源长期短缺,特别是蛋白饲料原料的进口依存度接近80%,成为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同时,饲料利用效率不高不仅增加养殖动物代谢负担,而且导致养分大量过腹排放,带来了比较突出的环境影响,长此以往将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随着科学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低蛋白日粮配制技术发展,在合理添加合成氨基酸和酶制剂的前提下,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和磷的水平可以显着降低。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增设了上限
为切实减少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消耗,有效破解养殖业的环境约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联合国内动物营养领域专家及大型饲料企业,共同起草了《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两项团体标准。
与现行的2008年版《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产蛋后备鸡、产蛋鸡、肉用仔鸡配合饲料》国家标准相比,两项团体标准增设了粗蛋白质、总磷上限值,下调了部分指标的下限值,增加了限制性氨基酸品种,重新划分了动物生长阶段,增加了我国特色养殖品种黄羽肉鸡的相关指标。
现行的GB/T5915-2008《仔猪、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只提供了下限,即仔猪饲料前期(3kg-10kg)中粗蛋白的含量不低于18%,而新标准给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划了一个上限,即仔猪饲料前期(3kg-10kg)中粗蛋白的含量不得低于17%,也不能超过20%。相对应的,增加了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的添加量,以达到氨基酸平衡。
新标准有望减少养殖业大豆需求约1400万吨
针对低蛋白日粮对养殖动物的营养保障问题,专家研究结果及国内相关养殖企业应用实践表明,该标准的指标设置完全可以满足养殖动物生长需求,不会降低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也不会影响畜产品的生产周期。
两项标准的出台将有效减少豆粕等蛋白饲料原料用量。据测算,猪配合饲料平均蛋白水平下调1.5个百分点,有望将生产1公斤猪肉的蛋白质消耗从0.45公斤降至0.39公斤,降幅达13%;蛋鸡、肉鸡配合饲料蛋白水平也将降低约1个百分点。
新标准在全行业全面推行后,养殖业豆粕年消耗量有望降低约1100万吨,带动减少大豆需求约1400万吨,对于保障我国饲料和养殖业蛋白原料供给和提高利用效率,将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提升我国饲料工业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
也有行业人士表示,这只是预估,实际上真正实施下来豆粕用量是会减少,但没有估计的那么多。因为我国有很多自配料的猪场,他们可以随意调整蛋白的含量,一方面也是受技术限制,达不到新标准中的标准,这部分群体不会对减少豆粕用量做出贡献。
另外,虽然饲料产品设计是小猪吃小猪料,大猪吃大猪料,但蛋白降低后养殖户不一定会买单,也有可能会拿小猪料去喂大猪。这不是凭空想象,有的地方确实有散户是这样做的。
低蛋白日粮如强制实施,对供港猪有影响
近段时间,豆粕等原料涨幅惊人。10月26日,豆粕价格普遍3560-3650元/吨,还在高位继续徘徊,局部甚至突破3800元/吨,同比6月初爆涨800-900元/吨。
早就在9月底10月上旬,受豆粕涨价影响,国内的大企业如海大、大北农、双胞胎、安佑、新希望、唐人神等都宣布涨价,猪料涨幅在50-200元/吨不等。涨价范围涉及多个省份,如海南、广东、重庆、四川、湖南、云南等,可以说全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涨价的态势。
新标准的实施除了降低国内豆粕的使用量,减轻对进口大豆的依赖,还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某饲料企业配方师说,GB/T5915-2008只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而刚出的新标准不知道会不会强制实施。如果是强制实施,对仔猪料来说影响不大,但对肥育猪料的影响比较大。因为目前饲料企业生产的大猪料中蛋白的含量几乎在14%以上,有的甚至15%、16%。但是新标准中在育肥后期的蛋白含量已经降低到13.5%,100kg到出栏这段时间的蛋白含量甚至降低到12.5%。对于饲料企业来说,他们有的客户是供港猪场,对蛋白有要求,这些类型的客户会受到影响。
也有饲料企业负责人表示,对于饲料企业来说,存在很多难题。首先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如果降低了蛋白,猪吃饲料后表现出来的效果没那么好,会造成客户流失,另外,南方很多猪都是供港的,对体型有要求。
来源于国际畜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