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禽养殖方式要顺应消费需求变化

来源:互联网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肉禽养殖方式也发生了显着变化,较高的营养水平,较多的饲料供给,较少的活动量,较短的饲养周期,较大的饲养规模,较多的促长手段,较细的管理,较快的周转,较高的效益。由此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禽肉产品由严重短缺到基本满足,再到现在的较富余,禽肉食品由30多年前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食品。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群体的分化,供求关系的逆转,一部分高端消费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数量的供给,开始追求质量和品质,禽肉高端、中端、低端消费者的比例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高端禽肉消费群体的数量正在悄然增长。笔者认为,肉禽养殖方式要顺应消费需求变化。
  
  适当延长饲养期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力的落后,生产率的低下,社会财富的匮乏,形成供给与需求的巨大落差,畜牧业如此,肉禽业亦是如此。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肉禽业开始探索和追求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养殖周期短等一系列方法,包括品种选育、杂交改良、饲料优化、添加剂使用、疫苗兽药研发、环境改善等,到目前为止,几乎达到极致的状态,肉鸡、肉鸭的料重比达到2∶1左右,养殖周期达到40多天,这是畜牧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推动的结果。
  
  当充足的禽肉供给满足人们数量需求的同时,也承受了禽肉品质下降、口感欠佳、香味欠缺的代价。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有遗传育种的因素,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是重要因素之一。过去供应短缺时追求速长增量无疑是合理的,当由供应短缺变成供需平衡甚至过剩时,通过修改养殖标准,适当降低饲料营养水平,适当延长饲养期,兼顾禽肉品质,也是必要的。
  
  适当增加活动量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是生命保持健康与活力的重要条件。在人工饲养的食用肉禽中,人们对散养鸡、散养鸭格外青睐,除了其杂食性,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其充足的活动量。
  
  在国人基本告别贫困,生活达到小康,逐步向现代化过渡的今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给有机猪建运动场和游泳池,在树林里喂鸡,既是经营者营销策划的卖点,更是提升品质的举措之一。
  
  现阶段,肉禽养殖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将限制肉禽运动作为速长、省料、增收的手段之一,肉禽饲养密度大,更谈不上运动场地,甚至限制运动,肉禽“吃、睡、长”成为常态。市场的变化,供需的逆转,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肉禽养殖方式,修改完善肉禽养殖标准,给肉禽提供合理的生存空间和活动场地,适当增加活动量,既是一种动物福利,更是提升禽肉品质的举措之一。
  
  适当减用促长剂
  
  使用促长剂是现代肉禽养殖业的法宝和秘密武器,客观的说,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添加剂等促长剂的使用,在肉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总体起到良好的正面作用,对缓解禽肉供应短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功不可没。
  
  但近年来促长剂的使用出现了使用过量的迹象,同一种肉禽不仅使用促长剂的种类繁多,数量超标的现象屡见不鲜,违规使用抗生素、违法使用激素及禁用物质的现象屡禁不止。市场和媒体已经对促长剂的过度使用发出了警示信号,消费者已经用怀疑的眼光质疑促长剂的过度使用,肉禽养殖标准也该对促长剂种类、用量等方面进行规范、调整和修正。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