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治未病”诸如:渴而凿井,战而铸锥之类说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养殖领域也是讲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防结合,但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有好多值得反思的东西,以前我写过一个“养鸡用药与误用”的资料,好多朋友说有道理,但养鸡该如何用药呢?我只想说,用什么药必须根据鸡群和季节等综合因素来定,也就是说用什么不一定,但不该用什么我们要仔细了解一下,多问问为什么,今天就跟大家唠叨一下一些具体的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未病思想简介
一.西医理念导致的20年之怪现状及危害
大量使用抗生素与抗病毒药:
1.《兽医免疫学》第8版P215:新生动物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很大程度依赖和肠道微生物群的接触,某些种类的“无菌”动物可能不会产生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这种共生菌群产生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和多糖的混合物,有些被宿主树突状细胞摄取并递呈给CD4+T细胞(Helper T cells,Th),然后T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以多克隆的方式被激活。此外,还通过TLR(Toll样受体)收到由微生物提供各种不同信号,这些信号共同促进整个免疫系统功能的发育。 由此可见,鸡群免疫系统的发育离不开肠道微生物的发育,那么,鸡苗出壳就用抗生素,即所谓的“开口药”,我反对它的理论基础就在这
2.《中药新家族:化学中药》:该书由中科学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陈可冀为作序。作者参照《临床中药学》的体例,应用中医药的术语及表述方法,对现行常用的化学药物进行了中药特征性的诠释。共收载化学中药428种,将每种化学中药要表述的内容分为概说、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制剂、使用注意、不良反应、禁忌证、备注等10个子项加以详细阐述。其中,绝大多数抗生素与抗病毒药,都属寒凉性。过多使用后,往往损害正气,危害体质,减缓生长、降低生产性能。这就是一个广大养殖者都承认的一个现象:鸡群用药越多越不健康。
把清热解毒的中药当保健药:
1、解决不了寒性病:《内经》“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寒性病更用寒凉,不但不能治病,反会加重病情。
2、危害体质:对于正常鸡来说,体质偏寒,误用寒凉往往往损害体质。
3、影响生产性能:寒药伤中阳,脾胃消化食物的功能下降,营养吸收率低下,生产性能降低。
4、导致发病:寒药伤正气,使正气虚而不能抗邪于外,邪气则乘虚入里。胃肠功能紊乱,营养吸收率低下,免疫 力必然不足,机体则易感。
反思一下,我们每月都给蛋鸡用“输卵管中药” “输卵管炎药”那输卵管炎发病少了吗?经常给肉鸡用“抗病毒中药”那肉鸡发病率低了吗?是不是还有的时候刚吃完预防药就发病了呢?真正把上边这四点看透想明白了,就知道答案了
不辨证而用增蛋药与增重药:
1.产蛋率低与体重不达标,往往与病有关系,而饲养管理往往又通过病的形式来反映出来,假如温度过低而维持净能增加,则生产净能不足。此时一味的添加促生产药,不会有好效果。
2.如果消化道有炎症而消化不良,饲料中的营养得不到吸收,生产性能必然低下,用促生产药,不会有效。
3.遇到生产性能不达标时,我们首先从饲养管理与疾病上找原因,排除不良因素的,才有指望恢复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有问题或还有疾病存在,使用再多的促生产药,也不会有理想效果。
想想吧,多少银子花在了诸如激蛋散、蛋多多、早出栏、肥宝、肥霸上了?呵呵
大量使用维生素与微生态药:
1.体内微生态的形成,是动物与环境相磨合的自然结果。在正常情况下,微生态不应该失调。发生微生态失调,往往是胃肠道内环境改变,不再适合微生态生存的结果,此时我们只需要调整消化道内环境,为益生菌创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它们自然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如果不改变内环境,多补益生菌,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换句话说:微生态,肠胃环境正常不会缺,肠胃环境不正常补也没用
2.在胃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合格饲料中的营养已经可以满足机体生产需要,无须额外添加。当胃肠功能不正常时,对饲料中维生素的吸收率降低,蛋壳质量变差或产蛋率低下,人为的额外添加维生素,有时候有一点效果,但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只需要调整胃肠功能,恢复消化能力,体内维生素自可得以弥补。道理同上,维生素超量以后,以原形形式排出体外,你想一下会加重谁的负担?哈哈,知道为啥卖药的告诉你要定期给鸡 通肾 了吧?
呼吸道病初起用大肠杆菌药:
1.呼吸道病综合症:以自身抗病力低下为主,以外邪感染为辅的一类呼吸道病的总称。处理此类疾病的关键环节有两个:清除支原体和恢复机体自身抗病力。机体自身抗病力恢复、支原体被清除后,大肠杆菌可不治而愈。
2.大肠杆菌药往往导致菌群失调而不利于营养的吸收,长期 用大肠杆菌药可能会诱发真菌病。
3.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鸡发生呼吸道病综合症后,乱用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等,导致肝肾衰竭。这种邪盛正虚的病,攻邪则正更虚,扶正则邪更甚,真是两难措手,治疗起来非常麻烦,短时间内难见良效。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二.我们兽医还在迷茫,人医已经发现问题
国际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明确指出:
1.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
2.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
3.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
4.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
5.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
6.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
7.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
8.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
三.高明的医生治未病
魏文侯:子昆弟三人,其孰为善?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可得闻耶?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lǘ]。若扁鹊者,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善。
四.古中医文献中对“治未病”的论述
1.《内经》黄帝VS岐伯: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2.《千金方》孙思邈: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於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3.《千金方》孙思邈: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
4.《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朱震亨: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
5.《类经》张景岳:故圣人则常用意于未病未乱之先,所以灾祸不侵,生命可保。
五.脾脏功能概说
中医的脏腑概念是以功能为限界,非指解剖实体。
脾:居五脏之中央,与胃共同构成脏腑气机升降之枢纽,负担全身营养物质的受纳、消化、吸收、输布,被称为仓廪[lǐn](储[chǔ]藏米谷之所)之官、后天之本。
脾主运化、脾生血统血、脾主升清与胃相表里;
脾主肌肉、四肢、大腹;
脾开窍于口,其华为唇,其液为涎;
脾藏营舍意、主忧思;
六.欲防病、促生产,健脾是关键
1.饲料、饮水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代谢、排泻等与脾脏功能关系密切,脾脏功能受损则全身脏器无不受损,免疫功能与生产性能亦必然下降。
2.动物的天性是在足够充足的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的采食、游逸,现在的集约化饲养,空间狭小,缺乏运动,饲料单一,无拘无束的天性被强行抑制,抗病力低下是必然,脾脏受损是必然。
3.脾为身体之本,根本受损,体虚是必然、消化道病与呼吸道病多发亦是必然、生产性能得不到极致发挥亦是必然。
结束语:用药如用兵,保健如防守
1.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2.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3.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4.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5.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6.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7.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