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人要重树信心,中国猪业要重树尊严

来源:互联网

  中国是世界养猪大国,有几千年的养猪历史。改革开放前,中国养猪业一直传承着分散的养殖方式,实现着自给自足;进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养猪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逐步使用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到实现工厂化养猪生产工艺,期间,先后出现了一批规模化养猪场。
  
  特别是2007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养猪业发展激励政策,促进了中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农业部2013年统计,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已经达到50%以上。据2014年国家统计公报,2013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7411万头,猪肉产量5493万吨;据农业部网站,2013年年底全国存栏能繁母猪4938万头;据中国种猪信息网统计,2013年全年进口种猪17656头。中国养猪业形成了散养、中小规模、龙头企业发展并存的格局。
  
  由此,出现了生猪生产产量不稳定,生猪生产没有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标准化规模饲养程度低,信息监测预警调控滞后等现象,加之生猪生长周期性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但是随着养猪规模化的比例逐年提高,这种周期逐渐被打破,从近三年来的生猪价格我们可以看出,养猪业逐渐转向了薄利时代,2014年成为近三年以来亏损最严重的一年,中国养猪业产业结构也在经历着洗礼。
  
  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实现着超高速的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也留下了资源消耗过快、生态恶化、效率低下、产能过剩等后遗症,很不利于今后中国经济的后续增长。面对全球的经济疲软、国际竞争环境恶化,中国再一次把经济结构调整放在首要位置,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的经济结构调整期,中国的养猪业也随之进入新常态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养猪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种猪品种上看,中国的规模化猪场几乎都是国际通用品种猪:杜洛克、长白、大白猪,2008—2013年间共进口种猪63388头。从发展高生产力水平养猪业上来说,我们国家的地方品种猪没有竞争力,我们要发展高生产力水平就要源源不断从国外进口种猪。
  
  从原料上看,2013年玉米1—12月总进口量326.5万吨,大豆1—12月总进口量6337.5万吨。我们只有18亿亩耕地,如果不进口原料,仅大豆的每年需求量就需要5亿亩耕地,因此我们还要大量进口粮食。目前,我国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多国进口原料,预计2020年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从成本上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现在规模化猪场生产1kg毛猪成本要在14元,而美国、法国等养猪发达国家原料成本相当于中国的70%,加上他们母猪年生产力水平高,猪肉生产成本就必然低于我们。
  
  从猪肉产量上看,每年都在5000万吨以上,由于生产环节不透明、贸易壁垒等原因,生产的猪肉几乎都是靠国内消费。由于消费不畅,出现了最近几年养猪亏损局面。
  
  我们使用国外种质发展养猪生产,我们又要受到国外优质猪肉的贸易冲击,我们又要大量进口玉米、大豆去饲养我们的猪只,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正在走高,我们的环保压力又如此沉重,建立自贸区后国际间产品可以在自贸区内流动,养猪产业格局必将打破,养猪市场必将重新洗牌,中国养猪业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革。
  
  2014年是中国猪业变化巨大的一年,我们在几次品牌展会上都可以看到,参展的民族企业越来越少,无论在种质、设备,还是饲料及添加剂都是以国外猪业企业为主导,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2014年11月,在北京成功召开了APEC会议,其主要议题是在成员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会谈,双方共同确认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于2005年4月启动,在开放水平方面,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这标志着APEC自由贸易区的起航。
  
  面对国内外养猪生产条件、生产效率、养猪成本等方面的差距,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养猪业产生的冲击也会很大,未来中国养猪业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加上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养猪成本较低,从而形成了低廉的猪肉价格,即使从国外进口猪肉扣除关税等价格影响,与我们国内相比猪肉价格也很占优势,这令国内许多有识之士很担忧,如果在行情不佳之时,再引进进口肉,对我国猪肉市场不管是养户心理还是市场价格都会产生雪上加霜的效应,不利于中国猪业的健康发展。
  
  最近还有很多声音,比如美国预计2015年猪肉产量在增加,葡萄牙要向中国出口猪肉,中国要从保加利亚进口玉米等,我们养猪业要持续发展,中国养猪人要重树信心,中国猪业要重树尊严。我们必须居安思维,深刻反省,民族猪业的春天何时可以到来?中国猪业核心竞争力在那里?我们如何对待这样国际大环境的新常态?
  
  第一,发挥地方品种肉质优势。中国地方品种肉质优势明显。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追求最大的生产效率,解决个人吃饱肚子的问题。现在不同了,中国人开始追求高质量生活。需要肉质鲜美的优质猪肉。我们可以利用外来品种和地方品种杂交,获得生长速度适中,瘦肉率中等,猪肉风味、营养上层的优质中、高档猪肉。
  
  第二,发挥地方品种具有耐粗饲、节粮优势。中国地方品种表现出明显节约粮食优势,我们可以开发麦麸、酒糟等饲料资源,虽然生长速度慢些,但综合经济效益并不低。
  
  第三,发挥地方品种抗病力强、抗逆性等优势。面对外来品种全球猪病泛滥的局面,中国地方品种表现出极大优越性。
  
  第四,大力倡导家庭农场养猪。我认为,中国养猪业发展方向是家庭农场。理由一,家庭农场规模小,转型容易,有活力,创新能力强,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理由二,大型企业一旦进入养猪行业,当行情不好时,进出两难,只能等着亏损。为什么国家重点扶持种小企业也是基于这个道理。理由三,因为,畜牧法规定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养猪,这就是中国养猪业没有门坎,谁都可以养。理由四,家庭农场更容易处理粪便带来的污染,而大型企业处理起来很难。理由五,家庭农场成本低,大型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理由六,解释一个误区,认为家庭农场技术落后。经过多年生猪遗传改良,农民已经掌握现代育种与繁殖技术,包括饲料配合技术,疾病防控技术,况且还有很多专业化公司服务,可以帮助农民制定选配计划,甚至将来诞生兽医专业公司,职业兽医负责免疫。因此,有理由说,中国养猪业的未来是小规模企业!
  
  第五,提高养猪生产竞争力。我们要尽最大努力通过控制疫病,强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增加产出。通过养猪设施、设备改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养猪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来武装我们。
  
  第六,加强行业的自律,重拾消费者信心。中国民族猪肉品牌的树立,不仅需要养猪管理者树立行业自律的理念,从自身去严格管理严格生产,打破养两样猪,与消费者吃不同猪肉的格局。同时也要重拾消费者对中国养猪业品质的信心,逐渐将中国品质、好吃的猪肉深入人心。文/新牧网,仅供学习交流。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