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系列专题(一)在减抗替抗中发挥好可饲用天然植物的作用

——苏蕾专访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刘凤华教授

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为维护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我部决定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并对相关管理政策作出调整。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

早在2013年,新修订的《饲料原料目录》第三部分饲料原料列表7.6项即其他可饲用天然植物(仅指所称植物或植物的特定部位经干燥,或粗提,或干燥、粉碎获得的产品),新增了117种可替代化药抗生素等促生长类药物添加剂的天然植物饲料原料。新增的天然植物饲料原料遴选自原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秘书长刘凤华教授

两个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为我国养殖业减抗、替抗指明了方向。但是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我们了解到,第194号公告自2020年1月1日施行以来已有一年有余,可饲用天然植物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尤其在饲料领域的应用较少。怎样在减抗替抗中发挥好可饲用天然植物的作用?7.6是怎样脱颖而出成为饲料领域的新品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此,联盟专门设置了系列专题,以专访的形式请秘书长刘凤华教授对此进行了解答。

问:刘教授,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直致力于中兽医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负责遴选115种符合动物养殖需求的食药同源中药进入《饲料原料目录》,请您介绍一下7.6概念提出时联盟的具体发展思路。

答:2019年联盟换届后,及时调整了发展战略。联盟是以中医/中兽医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法人社团,是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的智库和平台,是创造市场价值的命运共同体。联盟宗旨是弘扬祖国传统医学,倡导绿色健康养殖。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联盟提出“中医药+畜牧业”的发展战略。以团体标准链创新为抓手,提供中医药+饲料+兽药+养殖+食品的系统解决方案,探索全新的健康导向型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中药种植、食药同源饲料原料、中兽医药产业以及畜禽健康养殖龙头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投资金融等上下游战略层面有效整合,提高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形成中国特色的动物源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服务于国家食品安全战略、乡村振兴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联盟着眼战略路线,主要职能包括:产业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团体标准制(修)订;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与保护;产业基地建设;专业咨询培训与会展;承接政府委托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两个政策性文件是7.6提出的大背景,这标志着中国畜禽养殖业开始实施最严格的禁抗、减抗、限抗、无抗政策。而7.6作为饲料行业的新品类,正是由以理事长许剑琴教授、秘书长刘凤华教授带领的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推进《饲料原料目录》的。联盟调整战略思路,举起7.6天然植物减抗替抗大旗,以食药同源动物保健为理论基础,为中国食品安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