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是中兽医基础理论体系,旨在描述动物体的生命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在中兽医上的推理应用。是探索自然规律、洞察动物体变化的一套符号和信息系统,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日益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
  
  生理方面
  
  ★①按五行的特性来分别脏腑器官的属性
  
  五脏腑与五行一一相对应:
  
  肝属木、肝胆相照;
  
  心属火、心与小肠相表里;
  
  脾属土、脾和胃胰同经络;
  
  肺属金、肺与大肠相表里;
  
  肾属水、肾与膀胱相表里。


  
  ★②以五脏生克制化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之间相互资生和制约的关系
  
  木—曲直、条达、向上、向外、生长、舒展。肝—条达、舒畅—主疏泄,恶抑郁遏制。
  
  火—温热、炎上、蒸腾、热烈。心—禀阳气。
  
  土—敦厚、生化万物。脾—运化水谷、气血生化源泉。
  
  金—清肃、收敛。肺—肃降。
  
  水—润下、寒凉、下行、闭藏。肾—主水、藏精。


  
  五脏相互资生的“母子”关系:
  
  肝藏血济心之阴血(木生火);肝生心、肝是心之母;心是肝之子。
  
  心阳温煦有助脾之运化(火生土);心生脾,心是脾之母,脾是心之子。
  
  脾运化精微上输于肺(土生金);脾生肺,脾是肺之母,肺是脾之子。
  
  肺金肃降以助肾主水、纳气(金生水);肺生肾,肺是肾之母,肾是脾之子。
  
  肾藏精滋养肝之阴血(水生木);肾生肝,肾是肝之母,肝是肾之子。
  
  
  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肝疏泄助脾之运化(木克土),脾健运止肾水泛滥(土克水),肾水上乘防心火亢盛(水克火),心阳温煦防肺金清肃太过(火克金);肺金清肃防肝升发太过(金克木)。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那就是肝不好—脾不好—肾不好—心不好—肺不好—肝更不好,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动物体处于这种状态,就是一个不健康的肌体。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应当指出的是,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以五行的特性及其生克规律来论述的。然而五脏的功能是多样的,其相互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五行的特性并不能说明五脏的所有功能,而五行的生克关系也难以完全解释五脏间复杂的生理关系。因此,在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时,不能囿于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理论。
  
  病理方面
  
  五脏病变时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解释。
  
  ①母病及子
  
  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
  
  ②子病犯母
  
  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如:心病及肝。
  
  ③相乘为病
  
  相克太过而为病。如“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
  
  ④相侮为病
  
  反向克制而为病。如“木火刑金”和“土虚水侮”。
  
  治疗方面
  
  ①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
  
  A、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治法:滋水涵木,即滋养肾(水)阴以养肝(木)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的肝阴不足之证。益火补土,即温肾阳(火)以补脾(土)阳的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导致的脾阳不振之证。
  
  培土生金,即补脾(土)益气而达到补益肺(金)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而致肺虚脾弱之证。金水相生,即滋养肺(金)肾(水)阴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
  
  B、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
  
  治则:抑强扶弱
  
  治法:从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够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
  
  ②控制疾病的传变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