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医药网
【名称】:
黄精
【别名】:
鸡头参,囊丝黄精(白芨黄精)。金氏黄精(滇黄精,西南黄精,德保黄精,节节高),多花黄精,玉竹黄精,姜形黄精,鸡头黄精,生姜,野生姜,野仙姜,山生姜,老虎姜,山姜,兔竹,鹿竹,仙人余粮,救荒草,黄鸡根,戊己芝,救穷,米铺,黄芝,黄鸡菜,龙衔,太阳草,垂珠,鸡格,苟格。马箭,土灵芝,阳雀蕻,山捣白,白及,笔菜,笔管菜,姜蕤,重搂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性平,味甘。
①《别录》:味甘,平,无毒。
②《四声本草》:寒。
【归经】:
入脾、肺、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②《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肺、肾。
【入药部分】:
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根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入丸、散熬膏。外用:适量,煎汤洗;熬膏涂;或浸酒搽。
【注意事项】:
中寒泄泻,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
①《纲目》:忌梅实,花、叶、子并同。
②《本经逢原》: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
③《得配本草》:气滞者禁用。
④《本草正义》:有湿痰者弗服。胃纳不旺者,亦必避之。
【黄精的功效与作用】:
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①《别录》: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
②《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
③《滇南本草》:补虚添精。
④《纲目》: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
⑤《本草从新》:平补气血而润。
⑥《现代实用中药》:用于间歇热、痛风、骨膜炎、蛔虫、高血压。
⑦《四川中药志》:补肾润肺,益气滋阴。治脾虚面黄,肺虚咳嗽,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
⑧《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健脾,强筋壮骨,润肺生津。
【附方】:
①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黄精、苍术各四斤,枸杞根、柏叶各五斤,天门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酿酒饮。(《纲目》)
②补精气:枸杞子(冬采者佳),黄精等分。为细末,二味相和,捣成块,捏作饼子,干复捣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水送下。(《奇效良方》枸杞丸)
③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黄精、党参、淮山药各一两,蒸鸡食。(《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肺劳咳血,赤白带:鲜黄精根头二两,冰糖一两,开水炖服。(《闽东本草》)
⑤治肺结核,病后体虚:黄精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炖猪肉食。(《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小儿下肢痿软:黄精一两,冬蜜一两。开水炖服。(《闽东本草》)
⑦治胃热口渴:黄精六钱,熟地、山药各五钱,天花粉,麦门冬各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⑧治眼,补肝气,明目:蔓菁子一斤(以水淘净),黄精二斤(和蔓菁子水蒸九次,曝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粥饮调下二钱,日午晚食后。以温水再调服。(《圣惠方》蔓菁子散)
⑨治荣气不清,久风入脉,因而成癞,鼻坏色败,皮肤痒溃:黄精根(去皮洗净)二斤。日中曝令软,纳粟米饭甑中同蒸之,二斗米熟为度,不拘时服。(《圣济总录》)
⑩治蛲虫病:黄精八钱,加冰糖二两,炖服。(《福建中医药》
原文链接:http://www.cnzyao.com/yaocai/gj/3864.html